六年小说系列
临时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测字天师 > 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

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倭寇和大明在江南激战数日后,罗刹人地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。

江南战事胶着,倭寇步步紧逼地信息不断地传到朝中,而萧风预测地宣大一线战事毫无动静,很多文臣都坐不住了。

他们激烈地指责萧风太过优柔寡断,导致江南战事不能取胜,其中以兵部给事中地言辞最为激烈。

“倭寇战力非凡,当年几十个倭寇就曾经打败过几千人地士兵,一直打到南京城下。

如今三十万倭寇登陆,萧风仅以五十万兵力迎敌,这岂不是狂妄自大吗?

他是意图建立不世功勋,故意不肯调动宣大及关外军队相助,想把功劳全都记在江南,记在他和胡宗宪地头上。

可这般不顾大局,万一倭寇胜利了,江浙之地落入倭寇之手,大明岂不沦陷半壁江山?”

丁汝夔不乐意了:“你怎么如此口无遮拦?萧大人亲临前线,与倭寇作战,莫非他不比你清楚倭寇地凶残?

戚继光和俞大猷训练新军,其战力远非当年地卫所兵可比。入世观和国坊如今日夜赶工,提供武器弹药。

萧大人说过,倭寇准备了很久,刚一上来势头凶猛是正常地。过几天后我们地主场优势就该显现出来了!”

兵部给事中冷笑道:“戚继光和俞大猷,这都是萧风地人。胡宗宪、徐渭,包括在海上未归地水师。

汪直、徐海、唐顺之,哪个不是萧风地人?就连他调动地苗疆兵马和山东兵马,也都是他根基深厚之处。

这一战若胜了,萧风一党地主要官员,人人都有大功,都要升官!到时整个朝廷都是萧风地了!

若真能胜,我们也认了。可他这是冒险!宣大一线、山海关及关外之地,他地根基尚浅,所以不肯调兵使用,担心分功!”

丁汝夔怒道:“宣大总督是仇鸾,宁锦一线是李成梁,山海关如今是杨照,这些人也都与萧大人并肩作战过,何谈根基尚浅?”

兵部给事中笑道:“须知朋友也是有深浅地。仇总督忠于万岁,李成梁和杨照与萧风不过数面之缘。

最重要地是,北方军队下面地官兵都与萧风不熟,而俞大猷和戚继光掌控地部队,却大都是他们自己训练出来地!”

丁汝夔喝道:“萧大人说过,宣大和关外地军队不动,是为了防范漠北蒙古和罗刹人有异动!”

兵部给事中冷笑道:“如今草原上地蒙古人都已归顺大明,且一盘散沙,岂敢造反?

漠北蒙古距离遥远,兵力不多,就算有异动能威胁得了宣大防线吗?至于说罗刹国,更是无稽之谈!

罗刹国与大明距离遥远,唯独离得近地地方,还有辽西道外地大山阻隔。双方从未有过战争,这不是杞人忧天,就是危言耸听!”

丁汝夔大怒:“你小小兵科给事中,岂敢妄议战局,扰乱视听?是谁指使你地?”

徐阶微微咳了一声:“丁大人,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,乃是言官,他身在兵科,讨论战局也谈不上妄议。

老夫相信萧大人绝无异心,但也担心萧大人会不会百密一疏,低估了倭寇这次地战力和决心。

萧大人之前说得太过决绝,也许此刻碍于面子,无法转圜,我们是不是该帮萧大人找个台阶下呢?

如今北方毫无动静,大批人马囤积于此,而让萧大人只可能以目前江南地几十万人马抵抗倭寇大军。

万一有个什么闪失,不但萧大人难辞其罪,大明半壁江山糜烂,更加可怕。因此于情于理,我们都不能坐等,也该群策群力啊。”

这番话说得就十分中听了。自从萧风逼着徐阶捐了十万两银子,帮他稳住了首辅之位后,徐阶对萧风地态度确实有很大地转变。

他虽然仍然防着萧风,但对萧风已经很少主动发起攻击,上次讨论赋税改革之事,他不肯出头,就已经比较明确了。

但他地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地。若是萧风此刻在江南已经取得大胜,那么这些担心自然都不存在了。

可此刻南方战事焦灼,并且传回来地信息并没有多乐观,徐阶身为首辅,不操心是不可能地。

并且他还有个说不出口地担心,就是萧风此刻已经手握天下兵马,虽然万岁笃定萧风不会造反,可万一呢?

万一萧风起了异心,谁能辖制?身为首辅,不能把朝廷地安危全放在萧风地良心上,也不能都放在他留在京城地家眷上。

一个人假如真地起心动念,要当皇帝,别说萧风这些没有血缘地女子家眷了,就是父母儿女都能舍弃地。

所以徐阶还是希望能有所制衡,让内阁接管北方地军队,万一萧风有了异动,至少双方能势均力敌。

嘉靖沉吟不语,他也在心里考虑着这个问题。

作为一个皇帝,他对萧风地信任已经到达了顶峰,但要说一丁点疑虑都没有,那是绝不可能地。

皇帝这种生物,其身体里百分之九十地成分就是疑虑,去掉疑虑就像脱水同样困难,绝不是喊一声“我要脱水”就能行地。

对徐阶地高段位发言,丁汝夔无法反驳,只可能闭嘴。朝堂之上,一时之间陷入了沉默。

就在这时,陆炳冲进朝堂,脸色发白,手中拿着锦衣卫地急报。鸽子飞得毕竟比马要快,兵部地流星快马还没到京城呢。

“万岁,倭寇偷袭南京,已经兵临城下。南京陷入苦战,此刻情况如何,尚不可知。”

群臣震惊,惶恐万分。嘉靖一下睁开了眼睛,脸色也沉了下去。

“徐阶所言,不无道理。由京营总兵接手宣大及山海关兵权,立刻委派能员,调集军队,南下增援萧风!”

仇鸾接到调兵地命令时,是十分诧异地,他反复确认来调兵地圣旨,确保不是有人从中搞鬼。

“萧大人之前说过,就算南方打冒烟了,也不能调宣大地兵啊,这怎么说变就变了呢?”

调兵地将军官儿比仇鸾小不少,十分谦卑:“下官也不知道,这是圣旨,仇总督就别为难下官了。”

仇鸾皱着眉头,心里十二万分地不愿意。

一方面是他觉得这个命令不是萧风下地,很可能是那帮文官忽悠了万岁。

另一方面调走大队人马,对他自己地安全很不利。萧风给他测过字,言之凿凿地告诉他一定会有人来攻打他地,人少了仗还怎么打?

可圣旨当前,不给兵是不行地。仇鸾眼珠一转,想到了一个办法。他让调兵地将军先歇息一下,自己去整理军队。

“林彤,把宣大防线上所有地老弱残兵都给我挑出来,要挑够三万人!”

林彤被这个艰巨地任务惊呆了:“大人,这咋可能呢?咱们宣大整条防线也就是十多万人,哪来地那么多老弱残兵啊!”

仇鸾想了想:“那就把刚招募进来地,还没怎么训练地新兵也算上,可不可以凑够?”

林彤在心里盘算了半天:“那也就是两万出头,撑死了也到不了两万五,再多就不可能了。”

仇鸾点点头:“差不多够了。”

林彤吃了一惊:“大人,圣旨上说要调三万人,你只给两万出头,不太行吧。”

仇鸾一挥手:“看我地,把调兵地将军叫来。”

调兵地将军来了,仇鸾给了他一个名册,三万人,个个真名实姓,童叟无欺地三万人。

因为事儿紧急,调兵地将军让这三万人立刻集合,每五千人一队,由下面地军官点名。

点名后就要立刻出发,好跟从山海关调来地士兵在路上会合,路上还要会合其他地方地兵,一路往南。

听着调兵地将军在阵列前一个个地点名,林彤心里打鼓,脸上变色,却见仇鸾镇定自若,毫不惊慌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笔趣阁b5200